查看原文
其他

王慧敏:吃面 | 原乡文学奖征文(散文)

2017-01-30 王慧敏 原鄉書院

吃面

王慧敏

山西人爱吃面,家家户户餐桌上都离不了各种面食。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最常见方式就是:“吃了么?”“吃的啥?”要是没吃,就会问:“今天吃什么饭啊?”南方人就会很不解:“吃什么饭?饭不就是饭么?还能有什么饭?”


南方人吃饭,以米饭为主,所以饭就是大米,一日三餐,餐餐如此。北方人就不一样了。尤其是山西这样的内陆地区,历来新鲜蔬菜是比较匮乏的,人们没法从菜肴上变换花样,就用尽心思在主食上下功夫。一样面食百样吃,一团白面经过巧手主妇们的精心塑造,可以变换百般花样。今天面和软了,可以做成揪片儿,明天要是和硬了,那就适合刀削。小孩子不会拿筷,可以搓成猫耳朵。要是不爱吃菜,还可以把菜叶剁碎了掺进面粉里,做成菜疙瘩。早晨时间紧张,一小碗面粉掺水一拨,煮进锅里,配点小菜就是一碗拌汤。晚上要是想喝点稀的,那就来一碗连汤面,或者小米稀饭煮两根柳叶面,胡麻油一烹,就是香喷喷的和子饭,诱人的很。


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,是一位海外留学的山西人写的。说山西人吃面,有着种种奇怪的习惯,对于午饭的正餐,几乎不吃连汤的面。这大概是真的。当一碗面从锅里煮熟、捞出,这面就算完成了,至于往面里拌什么,怎么拌,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。所以山西人把面加工成各种形态,其实吃的时候和米饭无异。这我倒不能同意。


且不说每一种形态的面条都有着独特的口感和固定的搭配,单是面条的加工技艺,就不是米饭可以比拟的。即使是最为家常的面条,没有几年手上的功夫,单是和面这关就过不了。手光、面光、盆光,这是和面的最高境界。而一团面,揉到绵软,醒到时宜,才能让煮出的面条爽滑劲道。刀削面做好了,柳叶状,三棱形,条条如英俊小伙儿。晋中人喜爱的剔尖就不一样,稀溜的面糊滑进锅中,立刻成形,煮好后晶莹剔透,如可爱的娃娃。至于面上的浇头,最常见的大概是西红柿酱和肉酱两种,既简单,也百搭。然而稍讲究点的吃法,似乎是有着约定俗成的搭配。莜面栲栳栳,一定要浇上羊肉台蘑的卤才好吃,牛肉丸子面,必须要配上葱花和香菜才够味。倘若搭配不当,就像一个妙龄的姑娘错穿了妈妈的裙子,怎么也不是味道。


山西是个穷地方,似乎人所共识。大学毕业那一年,我在柳林顶岗支教,呆了大半年。至今仍记得,那段艰辛却也充满温情的岁月。柳林本是吕梁地区贫困县,每年都会有师范学校毕业生去中小学顶岗实习。从临汾到柳林,三个多小时的路程,穿过黄土高原沟壑纵渠,一路颠簸,在天色暗沉的时候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,一所只有三五间教室的乡村小学。


时值二月,寒气还未褪尽,当晚的住所是校领导借给我们的一间窑洞,屋里只有一个泥火炉,可以勉强取暖。和衣修整一晚,第二天迎来的是新的挑战。我被分配到小学一年级带班,九个拖着鼻涕泡的小家伙,课堂上上蹿下跳,根本不理会你在说什么。还不容易挨到中午,吃午饭的时候,我又一次被震惊了。一口大铁锅,白面条煮熟捞上桌,没有任何配菜,案板上有一些切碎的葱花和盐。做饭的阿姨示意我,自己抓点葱花拌着吃。虽然来之前心里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,但看着手里满满一大碗白面条,我还是抑制不住眼泪,扑簌簌地掉了下来。学校生活虽然清苦,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吃法。然而看看身边人,大家都习以为常,各自端着碗,或盘腿坐在床铺上,或蹲在屋门口晒着太阳,三两扯着闲话,吃的很欢。好像有饱饭吃已经不易了,在这样的地方,还有什么好挑的?就这样待了下来,慢慢的也适应了。


五一放假,为了照顾我们几个支教的大学生,校长把我们安排在当地的老乡家。这家的主妇是做面食的高手,担心我们在学校吃不好,总是变着法子给我们精心准备三餐。饸饹、剔尖、刀拨面,还有此前我从没见过的包皮面,餐餐精细。包皮面,乡间也称金裹银,是用白面和高粱面两种揉制而成的。阿姨做饭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,白面团上案板揉圆按扁,包入红面团揉圆,再按扁,擀面,切条。面条煮出来红白相间,似有夹心,口感既不像粗粮面之粗粝,又比白面条多了一丝情趣,妙得很。不得不感叹,那段简单岁月里的平凡美食,实在是为清苦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幸福感。


在山西,餐餐只吃面,换着花样吃,一个月都不会重复。人们习惯了家常面食带来的享受与满足,如果一连几天不吃面,恐怕胃也是不答应的。


我在大连读书的时候,一度吃不惯东北饭菜。东北大米是不错的,但东北人豪气,习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,一大盆杀猪菜,是宴客的佳肴,推杯换盏,满是欢乐的气氛,而我却实难融入其中。一个学期下来,我的胃开始疯狂思念家乡的味道,寻遍大街小巷,卖面的却是极少。好不容易学校旁边新开了一家面馆,却是西北风味,清汤牛肉面,炒拉条子,大盘鸡,浓重的调料味,咸、辣、腥,似乎更适合粗粝的汉子。我开始自己在宿舍拿电热杯煮点拌汤,或者揉个面团,煮几根刀削面,西红柿切碎,鸡蛋甩成蛋花,直接煮到汤里,几滴香油,少许盐,简单的一碗面条,胃里也舒服许多。


家乡的吃食,或许是对一个在外的游子最大的牵绊了。对食物的挑剔让我对家乡产生了依恋,毕业之后一定要回到山西,不为别的,只为身边还有一种熟悉的味道,对我来说,这就是莫大的幸福了。

作者简介

  


王慧敏,笔名玥楠,山西五台人,80后,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,诗歌爱好者,有作品刊登于《散文诗》《五台山》《忻州日报》等,2009年作品入选《山西青年诗人诗选》。现居山西晋中,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创意写作学院教师。散文作品散见于《原乡书院》《青年作家》《信院创意写作中心》等微平台。  

原鄉書院回顾,点击可直接阅读


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

原创优秀作品(2015年度)

原鄉書院总目录


名家专辑快捷阅读,回复作家名字即可


毕飞宇|陈忠实|池莉|曹文轩|迟子建|格非|韩少功|贾平凹|老舍|李佩甫|李敬泽|刘庆邦|沈从文|苏童|三毛|铁凝|莫言|汪曾祺|王朔|王小波|王安忆|余华|严歌苓|阎连科|史铁生|张爱玲|张承志|


博尔赫斯|村上春树|川端康成|马尔克斯|卡佛|福克纳|卡夫卡︱卡尔维诺


国外名家作品合集,回复“合集”,便可快捷阅读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